共享基金会于东帝汶推行的登革热防控项目成效显着,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针》(The Lancet)。全国政协副主席、基金会主席梁振英,总干事陈英凝教授周三(4月30日)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王文丽的陪同下,与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会面并分享有关成果。他们随后出席共享基金会东帝汶项目成果发布暨直饮水机交接仪式以及青年发展项目启动仪式,并公布项目的最新进展。
据基金会介绍,登革热防控项目实施后,东帝汶于2025年首季录得过去四年(2022至2025年)以来最低的登革热感染数字,超过85%地区疫情明显缓和,当中更有5个地区录得零病例,反映防控工作成效卓着。
同日,基金会宣布在全国安装的100台直接饮用水机正式启用,预计每年可提供超过40万加仑水、节省80万美元及300万个胶水瓶。
梁振英及陈英凝在中国驻东帝汶大使王文丽的陪同下,于4月30日与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会面。双方就深化公共卫生、教育与社区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基金会主席梁振英及总干事陈英凝教授亦分享了在地项目的成果与未来发展方向,获奥尔塔高度肯定与支持。
2024年1月,在东帝汶卫生部的支持下,基金会启动全球首个预防登革热先导项目,并在同年7月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登革热防控项目。项目旨在向全国14个地区捐赠防蚊物资,以全方位降低传播风险。截至今年4月,基金会已向当地捐赠约2600个灭蚊灯、约3.4万卷苍蝇纸、逾600个蚊帐、逾5.1万盒快速测试剂及大量宣传教育海报。
面对去年全球登革热疫情爆发的挑战,印尼与新加坡病例分别上升2至3倍,东帝汶却成功录得10%的病例下降,显示项目成效显着。有关研究成果已于今年3月刊登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刺针》,为团队带来极大鼓舞。
基金会又在东帝汶举办共享基金会东帝汶项目成果发布及直饮水机交接仪式,由陈英凝向东帝汶卫生部全国政策规划与合作总监Dr. Narciso分享项目成果与最新进展,包括登革热感染创4年新低:
1. 截至2025年第一季,东帝汶全国登革热发病率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43%,为2022至2025年以来最低纪录
2. 14个全国地区中,有12个地区的病例明显减少,更有5个地区于首3个月内录得零病例
另外,基金会亦宣布直接饮用水项目中的100台直饮水机已顺利完成安装,覆盖全国多间医院、学校及教堂,为当地社区提供稳定、安全、洁净的饮水环境,并有助减少即弃塑胶瓶的使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梁振英在仪式上致辞,指基金会将继续向东帝汶提供援助,没有蚊子就没有登革热和其他疾病,又指项目能实实在在改善人民的生活,例如母亲不再担心孩子感染登革热,社区现在对供水充满信心等,这些都是推动基金会继续工作的动力。
世界卫生组织驻东帝汶代表Dr. Mathur对基金会在东帝汶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予以充分认可与赞扬,指出鼓励基金会延续在东帝汶虫媒防控工作是世界卫生组织重要工作之一。
基金会自去年起与东帝汶天主教大学合作开展青年发展项目,首批31名医护学生于今年2月及4月完成了前期培训后,并在东帝汶各地进行实地实习,与当地医护人员及受惠者交流,深入了解防控登革热与改善饮水安全等项目的实施情况。
梁振英在出席青年发展项目启动仪式时致辞,指单靠设施和科研并不足以建立长远的健康保障,这个项目的价值,正是在于把技术成果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他又鼓励同学们继续努力发挥所长,进一步加深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有份参与的学生Onivio Ximenes表示,这个项目为我们带来蜕变,让我们认识团队合作以及有效沟通的重要,感谢基金会让我们从参与有意义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学生Jovénia亦表示,这个项目让同学们与我们的社区建立深厚的情谊,是一段难忘的回忆。